花蓮任拔菱角酥

我們想要您品嘗的是菱角的美味而非僅僅只是酥脆的外皮。重現豐原美食… 能使用304不鏽鋼器具我們絕不找便宜替代品; 能使用食品級原料,我們絕不使用對身體健康有危害的素材~

公佈欄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輕輕的呼吸 2014/07/26 讀書會講義(15) 學思達教學法之實作

要說封面圖與本書有何關連,那就是想要呼應「缺少的感受」一文中提及的「駐足」。看似不可及的白雲與藍天,其實只要你停下腳步仰頭上望就擁有了...調慢步調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實存在啊!
 作者補充資料
1.作者:梅子涵(1949年-)
出生於上海,為上海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兒童文學博士生導師,被稱為中國兒童閱讀推廣第一人。曾下鄉當知青,在1977年高考恢復後考入上海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至今。2010年6月,上海師範大學還專門成立了梅子涵教授工作室。

2.作品:
著作:(有十數本之多,只簡列下述2本)
《咖啡館紀事》、《輕輕的呼吸》

書本補充資料
[問題一] 永遠的細節一文, 作者提及小學音樂老師所給予的機會以及中學的唐主任鼓勵的話. 「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以報。」更何況前述的2個例子都是令作者產生極大質變的恩情。

請回想一下在你的求學生涯或者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經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令你在思考上或行為、習慣上產生變化?請問在產生變化之後的你從中得到哪些好處或壞處?
[問題二] 紀念老丹文末的一句話:人真是不在於交往過多麼長的時間,美好的是你會想念他。反過來說,能讓人思念的感覺同樣也是美好的。

老丹的作為明顯的是基於深刻的友情。可是當他們在大環境下,身為紅衛兵的一員明知道不對卻仍然要鬥爭以求生存,所殃及的無辜遠比能夠守護的來得多太多了。

那是大時代的故事,承平世界裡幸福的小孩是無法體會的。可是這讓我想起任有時會提到的班上的事:當某位同學因某事被處罰時,常常會「主動招供」想拖更多同學下水。請想想再說明一下你們的這種心態從何而來?這麼做對自己、對同學有什麼影響?

[問題三] 荔枝蜜一文中提及演講的經驗,個人覺得非常具體而且想實踐也不難,節錄下來供大家學習:

講的時候不要低著頭,而是看著對方,看著大家,不管他水平是否比你高,地位是不是比你顯赫,年歲是否比你長...別管這些。我把我的想法說給你聽,我把我知道的故事敍述出來,在我的面前只有聽眾,沒有別的!在你講話時,人群中的確會有高傲的目光、自以為是的目光、優越的目光、不以為然的目光...諸如此類地朝你投來,你別迴避它,躲躲閃閃,而是直視它,卻又無視它,對於這樣的目光,唯有無視,才是最有力量的。

請問你有沒有自己的私房秘技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問題四] 他也會是你一文中談到校園生活、書、閱讀...也說到這些話:

每一個尚未長大的人,總是不時會聽見長大的人的這番那番的感歎,講出了人生的某些真諦,這時,別摀住了耳朵,成長是需要傾聽的,我們傾聽了,結果我們就多些順利地長大。不拒絕經驗,就是不拒絕真理!

有些人很容易就被催眠似的灌輸進某些理念與思想,也有些人在面對「嘮叨」時顯得焦躁、手足無措,還有一些人「無視」甚至「對立」...


這一題請各位對號入座,請說說你面對大人們「說教」時候心態是什麼?這樣做你覺得是正確的嗎?有沒有可以改進的空間?請說得具體一點...

[問題五] 一個寫作的故事一文中終於打電話給這位曾排除萬難甚至不惜自毀前程幫自己出書的總編了。正如作者所言,這一通電話對接電話的老顧而言是可有可無的,畢竟都事過境遷那麼久了;相對地,對於自己而言則是了卻了心中的遺憾,滿足了記憶、滿足了心情。人不能沒有這些,輕易地忘記這些,否則雖然是一個人,卻不像一個人。

請問在你內心也深藏著一句或數句該對親人、好友說,卻久久未曾開口的話嗎?方便說出來作為預演,然後再真正的去向對方表達你的意思嗎?

書本補充注釋
1. 勞改
極權政府為懲治、 改造人民思想, 使其接受其特定的極權主義, 乃以勞動鍛鍊、 勞動改造等壓迫性手段來改造人民, 這種改造活動稱為“勞改”。

大陸地區對人民施以勞動改造的場所稱為勞改營(約出現於1960年代)。 中共為箝制、 改造人民思想, 將所謂的反革命分子(向中共當局發表批評言論的人士)和刑事犯集中於勞改營中, 施行政治教育並強迫其人從事勞動生產等活動,被強迫進行勞改的人會被要求忠於黨和領袖。勞改營內的勞動生產, 一律不給予任何酬勞。 或稱為“勞改農場”、 “勞改場”。

勞動教養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主要針對右派等異議人士,文化大革命期間造反派則設立了「牛棚」對被稱為「牛鬼蛇神」的知識分子進行「勞動改造」
1971-4 被流放到鄉村勞動改造的幹部
1971 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作表演
1971 五七幹校教員利用吃飯時間進行思想教育
槍桿子下的勞改

2.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於1966年的一場重大政治運動,即政治清洗,被廣泛認為是自1949年建國至今最動蕩不安的災難性階段,常被稱為「十年動亂」、「十年浩劫」、「文化浩劫」。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結束於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和10月6日懷仁堂事變四人幫被捕後。五一六通知的內容表現出「黨內走資派正在全面篡權」是當時在黨內高層流行的說法,是發動文革的最初動機,但它是一個缺乏證據的陰謀論,類似於妄想。

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和活動性質均在由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六中全會於1981年6月27日一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被正式否定,決議認為毛澤東應負上主要責任。該決議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3. 紅衛兵
在中共高層權力大規模調整的同時,5月底出現的紅衛兵於此同時大規模壯大。由於得到毛澤東對「造反有理」的支持,之前各級政府黨委試圖控制局面的措施反而可能被視為鎮壓革命,於是對於紅衛兵的管制全面撤銷。

8月18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至11月期間,毛澤東又陸陸續續會見了超過1100萬紅衛兵,並且由紅衛兵代表為其佩戴紅色袖章,成為全面支持紅衛兵活動的最有力表示。從此全國便進入混亂狀態,紅衛兵四處串聯並散發傳單、張貼大字報、標語,開會演說辯論,對各地的事物進行改名活動,以「破四舊」的名義衝擊寺院、廟宇、教堂等,大肆砸毀文物,破壞古蹟,焚燒書籍、字畫。同時針對被視為「剝削階級」「反動派」的個人開始抄家,攻擊學術權威、知識分子,大批學者、知識份子被毆打、虐待,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被害或自殺。除了批鬥「反動學術權威」外,全國紅衛兵還進行了大串聯。9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凡外地師生來京觀摩文革運動者,交通費與生活費由中央財政補助,這個通知使之前就已經開始的大串聯達到高潮。全國掀起了「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浪潮。

這一期間受到波及的人不計其數。比丘、比丘尼、修女、神父、牧師、傳教士等被公開批鬥,學生當眾毆打、侮辱教師,還有教師遭到以糞淋頭等極不人道虐待。有的人因為有親戚在國外,被紅衛兵以有「海外關係」等罪名批鬥抄家。8月與9月,北京市共有33695戶家庭被紅衛兵或自稱紅衛兵的人員抄家,紅衛兵在一個多月內獲得了十萬三千兩(約5.7噸)黃金、三十四萬五千二百兩白銀、5500餘萬人民幣現金,以及613,600件古玩玉器等。在上海,僅8月23日至9月8日期間就有84,222戶家庭被抄家,其中1,231戶為教師或知識分子,紅衛兵除獲得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外,還獲得了334萬元美金、價值330萬元人民幣的其它外幣、240萬民國銀元,以及3.7億元的人民幣現金或憑證。據1966年10月的黨中央工作會議文件稱,至此之前全國的紅衛兵僅黃金就獲得了一百一十八萬餘兩(約65噸),並將這稱為充公「剝削階級」的不義之財。

針對出現了許多人被打死的事件,毛澤東寫了一個《關於發生打人事件的指示》,內容是:「黨的政策不主張打人。但打人也要進行階級分析,好人打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好人光榮;好人打好人誤會。今後再不許打人。要擺事實,講道理。」8月22日,毛澤東厭惡當權派利用國家機器大肆逮捕學生,發布了《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規定警察不得干涉、鎮壓「學生革命運動」。在這段後來被稱為「紅色恐怖」的時間內,據官方統計僅在北京就打死1700多人,在市郊的大興縣更是發生屠殺,三天之內用包括活埋等手段殺死了325人。而全國自殺人數達到20萬人,這個數字需要確切的統計資料證實。




4. 黑格爾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時代略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哲學上,黑格爾極為讚賞並且效法康德,但是黑格爾哲學的重要性卻超越康德之後的學術論戰。他概述那個時代的創傷與幸福,並且宣告新世界的誕生不僅展現在哲學上,也展現在國際政治上。既然「世界精神」即將進入新時代,哲學也將達成它最後的目標;對包羅萬象的歷史與人性產生完全的理解。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後,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於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於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於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於精神。」

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

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於他的正常狀態,取決於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於形上學的範疇。」

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繫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

黑格爾對人類社會抱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他的著作語言豐富而難懂,對於現代讀者來說非常令人迷惑。不僅如此,他的觀念和現代知識界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個人權利的觀念也正相反。
[問題六] 關懷生活裡「缺少的感受」這篇小品是我整本書裡最喜歡的文章,全文摘錄如下:

我們在生活裡匆匆行走,我們總是很大意的。我們忽略了多少大自然的生命形象和語言啊,我們的生命和語言裡就缺少了情調。

親近自然不等於去旅行,大自然的綠葉和雲朵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你看它了沒?有沒有心動的情緒和感覺,興奮嗎?各種花每月都有開放,鳥在樹林裡叫,落雨的時間窗前最是抒情和詩意,需要的都是你目的停駐,心的停駐。

我們總是要在生活裡匆匆行走,為了奮鬥,為了未來,閒暇一定只是逗號,但不能沒有逗號,文章能夠不停一下嗎?生命能夠不感受一下嗎?感受的是流水和飛燕.......其實感受的也是生命自己。感受的時候,你才更知道生命多好!


這個問題沒有問題,請好好的欣賞上文,並將它內化成你生活的步調即可!

[問題七] 從一開始世人對於麥田捕手主角-霍爾頓荒誕行為的批判與不諒解,到理解主角的為是因為深受所處大環境的影後,才還給這本書一個公道的評價。

目前我們身處在一個高度自我意識型態的大環境中,到處充斥著消費性語言,如:唯有旅行才能增長見聞;沒品嚐過那個地方的美食就白過了一生;沒 Follow 到偶像就與生活、流行脫節了...諸如此類的謬論與主張大行其道。

正如同上篇請你欣賞的好文一般,想請教你是否同意上文對於目前大環境的描述,請提出你不同或同意的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